静雨:快船超市有可能开张了 否则这赛季打完后老将们都不值钱了
持球大核!赵继伟23+14带队赢下全运会京辽大战 关键两罚锁定胜局
苏群:雷霆不会也没必要打破73胜纪录 勇士当年就是为此失去一冠
炸裂啊!姜伟泽全运会18投13中&三分16中11爆砍41分
人生第一步到球场第一步!詹姆斯母亲晒老詹儿时萌照 为新鞋宣传
绿帽哥:曼城已要求维尼修斯不要与皇马续约,望他成下个德布劳内

在俄勒冈的前两场热身赛打完后,我发了一条微博:
结果昨天的正赛第一场打完,林葳的表现可以说是验证了我的看法——他在这支球队的未来或许并没有第一场比赛的集锦里看上去那么顺利。
一:战术和契合度
根据这三场录像和俄勒冈上赛季的比赛录像,我们可以看出来,俄勒冈的战术体系其实是相对比较老派的——阵地战给低位的比例非常高,会更多从侧翼和底角发起进攻,而且有大量围绕低位中锋的战术。
底线打球后传统1-4拉开
转换中找低位核心
打犹他,大量的低位战术
非常喜欢从侧翼和偏底线的位置发起进攻,弧顶上线只做中转,没有很多挡拆
乍一看,这么打好像不够“现代”,甚至有一种杰里-斯隆还在爵士时期的古早味,不太符合大家对于NCAA“先进篮球”的预期。
我之前的文章提到过,俄勒冈有大量的大四大五生,核心是中锋,教练也是个老派教练,所以打法循规蹈矩一点很正常
那么这样的一支球队,会留出足够空间给一个习惯了CBA准小外援待遇打法的后卫肆意开火吗?
答案可能比较暧昧。
我觉得,阿尔特曼教练这三场比赛对林葳的进攻选择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听之任之的态度。
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暂时伤停的球队核心后卫谢尔斯塔球风也是投射为主(我觉得他风格特别像沃特斯),林葳摆上来做一个替代品可以不用太动球队的核心战术框架,顺便检验一下林葳的实际战斗力。
另一个就是如阿尔特曼所说,他“不想削弱林葳的侵略性”——虽然他一开始就毫不客气的指出林葳进攻选择太激进,没有找到进攻和组织的平衡点
这大概是一种很普遍的教练艺术,正所谓人教人百言无用,事教人一遍入心,虽然老教练可能觉得以林葳的目前的水平在这最合适扮演的是更偏向纯控卫的角色(尤其是好好用突破能力给内线分球),但他还是要先让林葳自己感受一下,等林葳用自己的方式先试试,然后再因材施教。
下面这些可能才是阿尔特曼希望林葳做,而他也能做到的事
而从场上效果看,结果显而易见,林葳在比赛中打了大量的弧顶上线进攻(其实做了很多动图,不过感觉没必要贴上来了,数据已经够惨烈),效率显然根本达不到顶替谢尔蒂塔的作用。
那么接下来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在俄勒冈(尤其是在核心谢尔蒂塔回来之后),林葳必须补上他在CBA没机会补的那门课:如何尽量多的用除了跳投以外的方法帮助球队。
其实热身赛几次突破对抗后的终结反而效果不错,结合上面提到的向内传球,未来可以多试试
二:防守和高水平比赛下的细节
之前我在写同曦和林葳整体防守时提到,由于同曦整体防守太差,所以有时候看不太清林葳的防守具体怎么样,除了经过检验的一对一,他在整体防守中的表现和判断都不太清晰。
而随着最近几场比赛,林葳的防守能力整体算展现出清晰轮廓了,我觉得给个70分左右是可以的。
首先,第一场单防效果很好,对面犹他大学的的泰伦斯-布朗(没有高中排名,三星是作为转校生的排名),林葳一对一很好的限制住了对手,可以说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不过等到第二场面对真正全美排名118的四星高中生埃布卡-奥克里,林葳的防守表现就明显下滑了,多少有点匆匆忙忙连滚带爬。
其实这很正常,对手变强了,防守效果打折扣很合理,而且单防过程中更多是能力问题而不是态度问题,这些都还有提升空间。
不过我注意到的一点是,林葳在NCAA挤掩护的问题很明显,而且应该是教练反复强调过还出问题的那种——第一场比赛他两次中途被换下都是因为上一回合挤掩护时伸手+推人的无谓犯规。
之前我强调过,俄勒冈的教练很老派,提过的问题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出错,那肯定是要掉印象分的。
然后就是老生常谈的防守判断问题。
公正的说,林葳现在的防守判断比在同曦观感好不少(当然这可能大部分是因为俄勒冈的防守比同曦好,所以没有很多看上去很荒唐的失误)
但比赛看下来,还是有一些比较糟糕的防守判断+基本功问题。
先看基本功:下面这个莫名其妙的原地背转身,非常有人机感,感觉像是用手柄操作的:
实际上这是对对方挡拆的位置判断出了问题
再看下面这个球,你就知道林葳上面为什么背转身了。
其实是掩护处理的预动作,这次预判就对了
简而言之,挡拆判断,和无球走位,林葳现在还是容易出问题:
一开始的选位判断就有问题,漏另一侧漏的太大了,被人直接一杆捅穿
经典无球被穿身后
需要指出的事,林葳的防守第二反应慢真的是老问题了,专注度只管第一波,第二波经常就慢一拍。
自己防的人已经完成突破分球绕出去八丈远了,还在三秒区OB
同样的情况,对位人早就跑了,林葳还没反应过来
斯坦福打到下半场,甚至开始针对林葳的这个问题专门出题:
底线反跑换位到弧顶,再挡拆换人,直接出大空位——感觉换到最后一轮林葳CPU已经冒烟了
然后是经典的防守判断问题:
一开始换位就错了,和队友同时冲上线漏了底线,导致中锋失去合适护筐位置被得分
说实话,都是老问题,不新鲜,当然了,指望一个人一场比赛完全不犯错不可能,实际上我个人觉得林葳在俄勒冈做的其实比在同曦好了,只是还需要更好(远没达到一些网友吹嘘的所谓防死对方,变身高诗岩的程度)
三:队内对手+总结
第一场热身赛看完我是比较紧张的,因为场上有太多林葳作为控卫在过半场前要球,但队友给的很慢甚至压根不给的情况——要知道林葳是现在教练钦点的首发PG,这个观感确实有点差。
不过后面两场看完之后,这个情况大为改观,我感觉可能是教练强调了这一点,队友也渐渐开始熟悉林葳的角色,哪怕投的不准,在大空位队友也开始给球
最开始第一场,大空位不给
正赛第一场,最后读秒时还是给了,哪怕6中0
所以总体来说,我认为俄勒冈的队内环境是公平的,你的一切内容都要靠自己打出来,如果队友以后给球给的不利索,网友最好不想先往其他地方带节奏。
谈一下竞争对手:
相信很多人已经注意到了打夏威夷大学命中绝杀的5号TK辛普金斯,这个哥们是转校生,上赛季在埃隆大学最后六七场表现非常抢眼,高中时没有排名,但作为转校生有四星。
从过往表现来看,TK显然是一个偏重进攻的后场,我看完热身赛和正赛感觉他未来的轮换顺序估计会在林葳之上,是主要竞争对手。而且他的纵向持球杀伤包括从侧翼突破的能力(他身高官方报6-3到6-5之间,我感觉比林葳稍微高一点),应该更符合教练的要求。
那在这种情况下,林葳转PG的可能性估计会更大,也会更迫切。
但林葳是想接受改变还是想等自己手感回来,还是要看自己想法
除了TK之外,另一个后卫是德鲁-卡特,他其实是纯二号位,高中的时候预测三星(采访的时候很多人会提到他,对他有期望和滤镜),但进大学以后打得不好,已经大四了——我觉得他的机会可能不大(打夏威夷出场时间比林葳更多,但数据一样都是0)
最后说一下投篮手型的看法: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林葳投篮手型相比今年季后赛期间变化还是很明显的:以前手举得离身体比较远,现在离头和身体近一些,出手比以前更快,但显然还不稳定。
对于改手型我本身不置可否,中国球员改动作最出名的例子就是张镇麟,效果明显不好,但出于对自己身体负责的角度看,如果改投篮动作是符合长期主义收益的话,做一些调整也未尝不可——只不过人生机会就那么几个,是不是需要先站住脚再做改变,就要看个人选择了。
至于未来,我对林葳的期望没有变,第一年场均15-20分钟,得6-8分2个左右助攻大概就可以给70分。
赛季还长,把握机会吧。
欢迎大家来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后体工队长”看看,有更多NBA、CBA相关考古、评论和人物内容>>
(文/Josh Nihil)